桑榆之年是多少岁,桑榆之年这个词出自哪里?

发布时间:2022-11-26  浏览量:0次

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,迄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,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,中华文字中的精致奥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。在古代,对年龄没有数字规定,为了明确人的年龄,通常采用其他有特点的东西来代表人的年龄。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看看桑榆之年是多少岁,桑榆之年这个词出自哪里?

桑榆之年是多少岁,桑榆之年这个词出自哪里?

桑榆之年是多少岁

  一、桑榆之年是多少岁

  我们都知道古人说话不像我们现代人采用白话文,他们说话是富有韵味和哲理的。在古代,他们不会把老年这个词直接称呼出来,他们用桑榆之年来称呼老年人,所谓桑榆之年指的就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。大家都知道桑榆是一种数,古代没有确定的年龄标尺,而树木生长需要很长时间,因此,人们就把树木比作人的年龄,桑榆之年代表树木长大也代表着人年岁的老去。在古代,由于医疗条件不发达,大部分人的寿命只能达到50多岁,因此,桑榆之年指的是50岁以上的所有老年人。

  二、桑榆之年这个词出自哪里?

  根据相关资料我们可以知道,桑榆之年一词出自《魏书·游明根传》,在原文中,有个游明根的大臣对皇帝说:“臣桑榆之年,钟鸣漏尽,蒙陛下之泽,首领获全,待尽私庭,下奉先帝、陛下大恩,臣之愿也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年纪大了,已经年老色衰,无法在再帮助你辅佐朝政,因此,我想在家里安度晚年,接受陛下的恩泽,是我晚年的心愿。因此,桑榆之年这个词就这样流传下来,后人用这个词比喻人已到暮年。

  关于桑榆之年这个词的相关内容,小编就总结到这里,相信你们看了都有一定的了解。在古代,对年龄还有各种称谓,例如:弱冠、而立、不惑、知天命、耄耋等等,其中“弱冠”指的是二十岁,在这个年纪,古代一般会举行成人礼,而“而立”指的是三十岁,在这个年纪,男子应该成家立业了,“不惑”指的是四十岁,“知天命”指的是五十岁。以上关于年龄段称谓有很多种解释,从中我们不得不叹服古人的智慧,在生活中,我们也要继续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,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弘扬到世界各地。


展开全文⇓
相关文章